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济源新闻 >

乘势而上砥砺前行 文明“长跑”永不停步

[摘要]历史在时序更迭中前行,梦想在砥砺奋进中实现。2015年2月,我市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荣誉是对艰辛付出的肯定,更是继续前进的动力。自此,济源以高度的城市自觉,开始了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的“长跑”。 几年来,我们矢志不渝,奋力前行—— 科学谋划,探索文...

  历史在时序更迭中前行,梦想在砥砺奋进中实现。2015年2月,我市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荣誉是对艰辛付出的肯定,更是继续前进的动力。自此,济源以高度的城市自觉,开始了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的“长跑”。

  几年来,我们矢志不渝,奋力前行——

  科学谋划,探索文明城市巩固提升的攀升新路;着眼长远,奠定城市管理常态长效的坚实基础;坚守底线,取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显著成效;传递正能量,凝聚全社会共谋发展的精神合力;常抓不懈,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和谐环境;以人为本,获得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的巨大进步。

  文明,塑造城市之形;文明,成就发展动力。踏上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之旅后,济源这座以“文明”标注的城市,在建设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的实践中,脚踏实地、精彩纷呈!

  乘势而上 文明“长跑”永不停步

  创建之志,薪火相传。

  “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利民、为民、惠民,是大局所需、发展所需、民生所需。”2015年3月,济源在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之后,再次召开动员大会,号召全市上下拔高定位、再度发力,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后,我们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实现城市可持续、常态化、更高层次的文明。

  站在新的起点,于济源而言,深化文明城市创建被赋予深刻内涵:不仅是城市综合实力、内在魅力、发展活力和人文素养提升的现实所需,更是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宗旨和理念,仍一以贯之——以人为本,利民惠民,全民共建,注重实效,凸显人文,传承文明。

  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创建为抓手,把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作为一把手工程,一棒接着一棒传,一任接着一任干。

  ——在抓早抓紧上持续发力,每年春节后,都要召开全市文明城市创建总结表彰大会,激励一批、引领一片。

  ——明确市级领导和各级各部门抓创建工作的主体责任,坚持市级主要领导亲自抓部署、亲自抓督促、亲自抓落实,市级领导分包集聚(开发)区、镇(街道),市直单位分包村(居)、社区、路段,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坚持每月召开一次经济运行、城市创建综合会议,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充分发挥考核这一“指挥棒”的作用,把城乡文明创建以10%的分值比例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和干部绩效考核。

  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推动文明城市建设理念和成效的再次提升,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文明一起抓”推向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发展的新高度,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文化厚重的文明城市、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

  久久为功 长效机制培土夯基

  一湾碧水在家门前流淌,垂柳依依,一排排民居错落有致。济水街道北街的居民们说:“我们就像住在花园里一样,出门就能看到‘一番清水绿,两岸朝花红’的美景。”

  在济源,广大干部群众都希望创建常抓不懈。确实,成功在久不在速,创建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是一个精耕细作、逐步提高、久久为功的过程。

  市委书记张战伟、市长张宇松多次指出,创建,要在“常”“长”二字上下工夫,更加注重“常态化”“长效化”。回看我们的创建历程,从20世纪90年代整治环境脏乱差的起步阶段,再到当前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全面推进的阶段,长效机制为创建注入了强大动力。

  ——建立多层面、全时段、广覆盖的督导机制,分领域、分行业成立专业督导组。督导组每天不间断巡查,对发现的问题实行“菜单式”交办,一般问题现场交办、突出问题重点交办、共性问题集中交办,并坚持每周一、三、五督导汇报,二、四、六通报曝光等创建长效机制,提升创建督导实效。

  ——建立社会监督队伍,邀请机关干部、市民等代表组成“火眼金睛”志愿者队伍,对创建工作进行不定期巡查、检查。

  ——建立责任倒查机制,制定奖惩问责和责任追究办法,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于因主观原因造成重大工作失误的实施问责。

  ——严格落实城市创建月考核机制和红黑旗制度,坚持每月一次考评和一次点评,极大地调动各级各部门主动创建的积极性。

  ——坚持用项目标准指导基层创建工作,把宏观抽象的精神文明建设内涵,转化为可操作、可评估的创建内容、创建载体、工作要求和工作标准,形成指导手册,引导基层创建虚功实做、扩点拓面。

  ——实行“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五个文明一起抓、捆绑评价,把文明创建深入到基层、深入到村组、深入到各家各户,推动市、镇、村各级干部群众实现从“要我创”到“我要创”、从“一阵风”到“常态化”的转变。

  科学的长效机制在落实过程中不断细化、实化、深化,成为全市上下深化文明创建的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

  厚惠民生 宜居济源脱颖而出

  城市的核心是人。深化文明创建必须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把让群众生活得更舒适这一理念融入其中,为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进步和变化,不断提高城市的宜居程度,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们先后经历了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转型升级爬坡过坎,以及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等一系列发展阶段。但是无论处在哪个发展阶段,我们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工作导向始终不变。

  近年文明城市深化工作,无不渗透着浓浓的民生情怀——

  坚持实施十大民生工程,2017年上半年我市民生支出就达25.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7%。

  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聚焦影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障碍,开展城市创建“百日攻坚”行动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巩固提升专项行动等一项又一项活动,涉及从硬件配套到公共设施,从小区环境到道路交通,从路面保洁到餐饮安全。城市每个角落留下的蝶变瞬间,是政府对那份沉甸甸民生责任的诠释。

  人民群众的所思所需所盼,就是我们的创建指南。按照“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提升形象”的原则,在重点区域集中开展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经营秩序综合提升工作,突出抓好城市中心区域、城乡接合部、老旧小区改造和背街小巷整治,着力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推进城乡一体文明,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广泛开展城乡清洁行动,深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等,加强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城乡环境“三无一规范一眼净”的整治目标。每一位市民都感知到了民生的温度,感受到了创建为民的价值取向。

  如今,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去改善、去提升、去优化。我们实施了林业生态提升、天然林资源保护、河口村水库生态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多年来连续聚焦环保,以“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工程为抓手,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加;大力开展城市绿化改造提升、美化亮化、环境秩序和黑臭水体整治,城市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等逐年提高……

  期冀居者舒心、来者温心,是深化文明创建工作的最大价值。

  崇德向善 汇聚城市前行力量

  深化文明创建工作,要见事见物,更要见思想见精神。

  在斑马线前停车让行的司机,在图书馆潜心研读的市民,在节假日走上街头的志愿者……他们或许不知道,这些没有统一要求,却因为目标一致而和谐有序的行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知人晓工程。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深化文明创建的灵魂工程。

  打开电视、翻阅报纸、点击网络,一个个公益广告瞬间映入眼帘;走进公园、驻足街巷、行走村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济源好人”、“村规民约”等为内容的村(社区)文化墙实现了全覆盖,形成了城市有示范街、主题广场和主题公园,镇有主题街,村有宣传墙的局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这些无声的语言,潜移默化地在市民心中埋下了信仰的种子。

  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涵化于社会生活深处,落脚在公民的一言一行中。着眼于行为习惯养成,济源持续实施以“讲文明、树新风、做文明有礼济源人”为主题的全民文明素质教育工程,坚持每年针对新市民、新职工、新学生、流动人员等重点人群,开展文明知识和行业知识培训活动等。一场场广覆盖、深层次的精神洗礼,进一步激活了城市文明的细胞。

  从大处着手,以十大当代愚公、“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推荐评选为抓手,以志愿服务活动为实践平台,选树典型,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正是在一个个润物细无声的日子里,崇德向善的力量在每个公民心中蓬勃生长。一个个多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载体正在形成:114个,是活跃在济源城乡的志愿服务组织(服务站)数量;406个团队、73700余人,心理健康、文明劝导、党员干部、教师学生、文化体育等志愿服务队伍逐步壮大……

  济源好人更是接连出现,唱响了一首首“最美”旋律:年过六旬的袁大明,连续4年给100余名环卫工提供免费“团圆饭”;黄河三峡景区的两名保洁员在大量财物面前,拾金不昧,彰显了济源人的文明素质……

  普通市民道德素质的频繁闪光,离不开文明沃土的滋养。他们发自内心的支持和参与,是我市深化文明创建的原动力和生命力,汇聚起建设“五个济源”的强大力量。

  创建为民,人城共进,久久为功。秉持这一理念,全市上下同心协力、奋勇争先,文明创建热潮此起彼伏,文明城市的旋律在济源大地持续回荡。


《乘势而上砥砺前行 文明“长跑”永不停步》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iyuan.yuduxx.com/756080.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