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济源新闻 >

高昂中心城区“龙头”

[摘要]9月14日,我市召开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工作会议。这标志着全市人民关注的这个“国字号”战略规划终于在济源落地。在《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我市确定了“一核两带多点”的空间发展格局,提出合理划定“三区三线”,并...

  9月14日,我市召开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工作会议。这标志着全市人民关注的这个“国字号”战略规划终于在济源落地。在《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我市确定了“一核两带多点”的空间发展格局,提出合理划定“三区三线”,并针对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推动城镇功能复合、加强公共设施建设、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创新创业支撑、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等重点工作提出具体实施方案。本报即日起通过采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对方案进行系统解读,敬请关注。

  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中的“一核”,主要包括中心城区和产业集聚(开发)区。作为具有全面引领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区,是如何规划的?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记者日前采访了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城乡规划局、沁园街道的主要负责同志。

  突出规划引领 构建中心城区格局

  打开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空间布局图,“一核两带”就像一只美丽的大眼睛,“两带”是上下眼皮,中心城区处于“两带”的中心位置,像眼珠一样“熠熠生辉”。

  具体到中心城区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方案》给出了明确答案——中心城区的主要任务是提升要素集聚、科技创新、高端服务能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和都市型工业,提升城市设计水平和建设标准,营造高品质的创业就业和生态宜居环境。

  中心城区未来是什么模样?市城乡规划局局长姚安平给我们作了简单的描绘。“依托现有资源和格局,构建配套齐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职能明确的中心城区,切实发挥核心带动作用。”

  “核心带动、功能完善,离不开规划的刚性控制和战略引领作用。”姚安平介绍,下一步,规划部门将积极组织编制城市“双修”、海绵城市等专项规划,保护河流、自然植被、人文景观等资源;高标准做好重要区块、重要道路街景设计工作,推进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全覆盖;推进民生工程规划建设,实现“便民、惠民、利民”目标;开展中心城区空闲土地生态修复、特色商业街区规划、城市慢行系统规划、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等工作,实现城市有机更新、内涵发展;开展城市风貌、格局、轴线、天际线等研究,塑造富有区域特点、济源特色的城市风貌。

  姚安平说,探索“多规合一”,创新空间规划编制机制,实现各类规划的有机衔接等,都将进一步推动中心城区建设,保障中心城区协调、有序、高效运行和健康稳步发展。

  突出要素集聚 培育城市发展动能

  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发展,赢不在起点,赢在转折点,赢在终点。

  《方案》明确指出,要让中心城区的城市功能加快向产业集聚(开发)区辐射,产业集聚(开发)区的部分产业功能向中心城区聚合,最终形成产城高度融合、协调发展的核心区域。

  当下的济源,就站在这样重要的转折点上。

  “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我们必须把中心城区这个‘火车头’抓好、用好。”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刘万玉说,高端生产要素集聚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

  刘万玉解释说,《方案》主要在金融、科技平台、创新平台、人才引进、特色载体等方面做出部署,突出要素集聚,培育城市发展动能。金融服务重点是围绕壮大金融主体,强化金融集聚,优化服务水平;科技平台重点是深化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人才引进重点是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集聚和培育工程等。

  刘万玉说,高端生活服务供给,是集聚城市人口、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支撑。加强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加快“健康济源”建设,积极引进学校、医院等优质资源等,都将提升城市集聚功能。

  强化基础设施 提升融合支撑能力

  强化城市基础能力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强调的“四张牌”之一,也是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

  怎样进一步完善城市的产业功能、服务功能,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的品位、品质、品相,共建济源人民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会林介绍,济源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城市建设理念、思路和举措的转变,时不我待。下一步,将从三个方面入手,强建设,补短板,优服务——

  重点抓强中心城区。以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为抓手,坚持地下地上同步,突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启动海绵城市、古轵生态园、城市水系综合整治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关键抓好民生保障。从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全面打通商品住房与保障房通道,加快水、气、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城乡对接和覆盖、构建同建共享的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彰显城市建设的“民生底色”。

  切实抓优城市品质。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城市治理管理提质工程,提升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大力推进济源文化元素与城市建设的融合,突出城市的建筑美、园林美、设施美、人文美,让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管理更加有序、生态环境更加美丽、文化气息更加浓郁、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强化融合发展 发挥中心城区“磁场效应”

  市委书记张战伟在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工作会议上指出,5个街道作为中心城区的主体,要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切实提升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发挥中心城区吸引产业、人口、要素集聚的“磁场效应”。

  “沁园是‘一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市的政治文化中心,我们感觉肩上有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下一步我们计划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纳入我市产城融合的规划布局中去,重点推进‘333工程’”。 沁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张先军说。

  张先军介绍,“333工程”分别是打造3个园区、实现3个集聚、突出3个优化。通过打造省级物流示范园区、“双创”试验园,产业孵化园区3个园区,加快发展都市型产业。通过引导辖区20余家金融、保险行业向沁园路集聚,利用现有平台集聚一批互联网+文化、旅游+文化等产业,依托中医院和健康城实现智慧健康、智慧养老产业的集聚,通过优化房地产供给结构、优化中心城区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管理等,增强中心城区的“磁场效应”。

  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建设,北海、天坛、济水等街道也在行动。

  高昂中心城区龙头,任重道远。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我们正在用实实在在的力量前行。


《高昂中心城区“龙头”》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iyuan.yuduxx.com/750293.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