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林中,华北豹迈着矫健的步伐巡视四周,搜寻食物……”在
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楝树林场,这珍贵的
影像,一次次被隐藏在草丛里的红外相机拍摄下来。 生态系统良好 适宜豹群留居 “黄楝树林场自建场以来以伐木为主,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逐渐停止采伐。那时,多处山林植被稀疏,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黄楝树林场负责人薛茂盛向记者介绍,1998年国务院批准成立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来,经过多年的持续保护管理,目前林场的森林覆盖率已达95%。这里山高林茂,植被丰富,吸引了更多的珍稀动物生息繁衍。 2015年年初,
济源3个林场利用红外相机在林区不同时间、多个地点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华北豹。“河南是一个人口密集大省,能在济源太行山猕猴保护区发现华北豹是非常不易的。”国家林业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姜广顺表示。有研究报道称,目前,华北豹栖息地丧失了历史分布的98%。济源境内有华北豹存在,生态系统良好是重要的原因。 “任何物种的濒危乃至绝灭,都是从边缘开始的。济源是华北平原向太行山区过渡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域,也是华北豹分布区的一个边缘地带。”姜广顺告诉记者,国家林业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将在济源进一步建立华北豹科研监测体系,实时掌握这个区域内华北豹的种群状况,加强保护,推进华北豹种群实现可持续发展。 划分网格监测 培养技术骨干 为进一步加强华北豹种群监测与保护,国家林业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联合南太行山涉及的济源、
焦作、
新乡等保护区,于5月16日启动了河南太行山华北豹种群和栖息地监测项目。 据了解,此项目将依托各个分局(林场)对华北豹种群进行监测,并结合之前的监测情况,对监测区重新进行调整、划分,按照每4平方公里1个网格划定监测区 ,保证至少1区2台相机。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肖治术告诉记者:“除了红外相机的布设之外,为华北豹种群保护培养技术人才,也是此项目的任务之一。我们将对基层巡护员进行技术
培训,开展技术指导,为当地培养技术骨干。” 加强生态保护 迈向国家公园 “济源保护区内有华北豹存在,说明山上生态保护得好,环境恢复得好。听说拍到了华北豹,有不少人前来。这有效促进了生态
旅游的发展。”薛茂盛告诉记者。 薛茂盛表示,下一步要对红外相机布设情况进行调整,以华北豹种群和栖息地为重点对象进行监测,也可兼顾其他物种监测。这对珍稀物种的研究有很大帮助,对盗猎行为也有一定的监控警示作用。 “我们将以华北豹种群和栖息地为对象开展专题研究,并推动成立华北豹全国监测示范基地。”姜广顺表示。 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专家团队的帮助下,我们在济源保护区启动了华北豹种群和栖息地监测项目。林业部门会积极配合,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让华北豹在济源生存、繁衍,将来向太行山华北豹国家公园迈进。这也是我们理想的目标。”
《山幽林愈密 华北豹“出镜” 太行山保护区加强华北豹种群监测与保护》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iyuan.yuduxx.com/634939.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