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9-06 11:33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101件环保问题投诉举报,其中关于大气污染问题的47件,其他54件……这是我市12369环保举报热线7月30日至8月5日一周时间内接到的投诉举报。
58件环保问题投诉举报,其中关于大气污染问题的29件,其他29件……这是12369环保举报热线2015年7月份整整一个月内接到的投诉举报。
这两组数据,从一个侧面表明: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及对蓝天白云好天气的期望明显增强。
环境优良,人心所向。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干净水质、绿色食品、清新空气、优美环境等生态方面的需求更为迫切。
如何能常常拥有蓝天白云好天气,时时呼吸清新洁净好空气?
——同呼吸、共命运、齐奋斗!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天蓝地绿的美好家园,既是党和政府的紧迫任务,又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令人欣慰的是,通过长期的绿色发展实践和环保宣传教育,我市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合力逐步形成。
党委统领、政府负责、部门协作、企业施治、公众参与,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向大气污染宣战,为优良环境奋斗,与蓝天白云相约,与健康幸福相约!
一张“网”——
网格化体系成为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保障
全年优良天数在198天以上,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不超过116微克/立方米、73微克/立方米;控尘、控排、控煤、控油、控车、控烧……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繁重,涉及面广,如何实现防治全覆盖、无盲区?
“我们的‘法宝’就是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市环保局局长赵金刚说,“这个体系涵盖了全市所有部门单位、产业集聚(开发)区、镇(街道)及村(居)、社区,实现了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无缝对接。”
全市从上到下建立三级网格,所有层级网格实行“五定四清”,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辖区清、人员清、职责清、污染底数清,由点到线成面,构筑了一张庞大、全面、精细的环境监管之网。
网格化体系可以调动各级各部门、各个方面的力量,威力不容小觑。今年夏季秸秆禁烧工作成绩斐然,即为例证之一。市政府成立了夏季秸秆禁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统一部署。市农牧局负责总督导,成立了2个综合督导组、7个现场督导组,昼夜不停,全方位督导;市一体办、市环保局、市林业局、市农机局分别成立包镇督导组,对所包区域进行全天候督导;各镇(街道)实行班子成员包片、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地块,进行“地毯式”防控;其他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密切协作配合。网格化环境监管立竿见影。市农牧局一位负责人介绍,夏季秸秆禁烧期间,全市未发生一起秸秆焚烧火情。
除了“控烧”之外,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控尘”“控排” “控煤”“控油”“控车”等战役中,网格化监管体系也正发挥着作用,责任明确、任务具体、运转流畅、成效显著的工作格局日渐形成,为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保障。
一根“线”——
12369热线串起了公众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关心支持
汤帝路西,环保科技苑一楼。“丁零零……”电话响起。接线员拿起电话:“您好,这里是12369环保举报热线。”“我反映一个问题,承留镇东张村河南边有一个白灰厂,生产时灰尘污染严重……”“梨林村往东有一个锻造公司,噪声影响周边居民休息,希望尽快处理……”接线员耐心接听,细致记录:举报时间、举报内容、举报人信息、被举报对象信息……“每天接听十几个举报电话。”接线员牛玉静说。
2003年正式开通的12369环保举报热线,畅通了举报渠道,搭建了政府和群众沟通的桥梁,保障了公众的合法环境权益,激发了大家参与环保的积极性。“都想要一个好的环境,那就需要大家都尽一份力。有人不自觉,非要破坏,那我们就要阻拦。阻拦不了,那就举报。”市民王林认为,环保举报热线保障了每个“热心人”对环保工作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市环保局信访科负责人李琦表示赞同:“要想搞好环保工作,仅仅依靠环保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发动向污染宣战的‘人民战争’。”
12369环保举报热线依法受理举报后,及时转送、交办、催办、督办,向举报人反馈办理结果,并定期向社会公示受理及办理情况。7月30日至8月5日,12369环保举报热线受理举报电话101件,创开通以来新高。市环保局监察支队快速反应,充分发挥社会化监测及时快捷的优势,从重从快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当周办结51件,剩下的正在紧张有序办理中。
李琦表示,环保举报热线已经实现了有报必接、依法受理,违法必查、及时办理,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与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媒体舆论监督相配合的环保举报热线,有效维护了群众在环保方面的热情和利益,为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奠定了基础。
一个“点”——
大气污染防治的根本点是“全民行动为环保”
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已经打响。这为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提供了有利且有力的契机。但是,希望一劳永逸解决大气污染问题,也是不现实的。“大气污染治理是一项复杂性、长期性的工程,很难毕其功于一役。”作为环保部门的负责人,赵金刚对此有清醒的认识,“最重要的是,要营造‘同呼吸、共命运’的社会氛围,形成‘全民共治污染’的强大合力。”
在政府机关上班的李磊,坚持骑车上下班,很少开车。“重视环保,要体现在行动上。”李磊说,“我骑不骑车,好像是对大气污染防治大局没有多大影响。但是,如果大家都不开车或少开车,那影响可就大了。”此言非虚。
据了解,机动车尾气污染是我市大气污染的四大“罪魁祸首”之一,强化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也成为攻坚战的重要任务。实际上,近年,我市已经通过投用纯电动公交车、公共自行车等方式,为市民短距离低碳出行创造了便利条件。
一直以来,我市注重宣传引导,定期向社会公布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和重点治理任务完成情况,做好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政策措施的宣传解读,让广大群众充分理解和支持大气污染治理,把广大群众保护环境的热情广泛发动起来,依靠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全市上下在大气污染上不再“助纣为虐”,而是“洁身自好”,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健康骑行、不燃放烟花爆竹、不点“孔明灯”、不使用劣质煤、不烧秸秆……点点滴滴,日积月累,终会汇成汪洋大海,以巨大的力量,让蓝天白云常伴济源。
优良环境同营造,美好家园共建设。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们“同呼吸、齐奋斗”,从我做起,久久为功,推动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让蓝天白云常在、让美丽与发展同行。
《蓝天之约》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iyuan.yuduxx.com/46513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