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0-21 09:12 我要投稿
坐拥王屋山、小浪底、九里沟等山水奇观,拓展大峪、思礼、王屋等镇的休闲游发展空间……五年来,从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到入围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济源找到了以全域旅游发展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方向。
这五年,济源紧紧围绕“济源山水好”的旅游品牌定位,构建“一心两带”的旅游总体布局,在产业规模、项目建设、品牌营销、环境服务、体制创新、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如今,玉川大地呈现出全域一体、景城联动的新图景。
深入改革 产业扩容 凝聚发展活力
体制改革为旅游发展保驾护航。为盘活“沉睡”资源,推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我市不断探索旅游产业的改革路径。2012年,小浪底北岸新区正式被确定为济源副中心;2013年,我市收回王屋山、五龙口两景区的经营权;2014年,我市组建济源市旅游集团(现为济源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2015年,小浪底北岸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获省旅游局批准。
机制创新激活旅游发展动力。从2012年出台《济源市农家乐奖补办法(试行)》,到2014年出台《济源市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奖励扶持政策》,再到2015年出台《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我市对旅游产业的扶持,让旅游产业地位进一步凸显。
全域旅游形成强大合力,助力产业规模不断扩容。统计数据显示,这五年,全市共接待游客3338.84万人次,平均年增速21.3%;实现旅游收入150.08亿元,平均年增速24.0%。
截至目前,我市共拥有旅游景区8家,其中4A级景区4家,新增4A级景区1家;拥有星级宾馆4家,非星级住宿单位631家,新发展农家乐60余家,其中新增未评定星级但达到五星级标准的2家,总床位由8025张增至18000余张;拥有旅行社25家,新增出境旅行社1家、国际旅行社分社2家。
打响品牌 声名鹊起 增添全域动力
这五年,我市抓住全民休闲机遇,看准全域旅游潜力,大力拓展“旅游+”产业,实现弯道超车。
依托节庆活动,打响济源旅游品牌。这五年,我市成功举办了王屋山国际旅游登山大赛和小浪底观瀑活动两大节庆活动,推出王屋山桃花节、济渎庙春节文化庙会、小浪底樱花节等系列活动,盘活了本地的旅游资源,取得了全国游客的关注。
宣传推介不断,彰显济源旅游形象。这五年,我市与央视合作高密度推广济源旅游形象,并与河南中旅集团、台湾雄狮集团两大知名旅行商成功合作;在目的地市场组织了“山西万人游济源”、“徐州万人游济源”、“济源山水好”巡回推介等活动,进一步彰显了济源旅游的形象与魅力。
打造美丽乡村,济源山更青、水更绿。五年间,我市入选省美丽乡村示范市(县),涌现出承留卫佛安、王屋五里桥等美丽乡村示范试点。大峪东沟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克井、承留、坡头入选全国重点镇,并率先在全省实现全域园林化。五年间,以旅游业为引领的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0.4%。
旅游扶贫 脱贫攻坚 实现富美共享
大峪东沟“十里花香”、下冶大岭“艾世界”……曾经,一个个藏在“深闺”不为人知的小山村,如今因全域旅游而为游客所熟知。那些守望山村的人们,终于迎来了富美生活。
旅游发展带动农副产品热销。3月10日,在文化城西展厅,我市举办了旅游商品博览会,吸引了21个集聚(开发)区、镇(街道)和旅游企业参展。博览会上,参展旅游农副商品有352种,参观购买者有1万余人次,与商户签订的代理、代销等意向合同有20余份。
挖掘道教文化、发展养生产业,济源旅游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我市探索景区和酒店包村、旅行社包户的旅游扶贫模式,鼓励旅游企业采取提供就业岗位、开展对口业务培训等措施,对贫困村、贫困户实施精准扶贫。市文旅集团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近两年,各类旅游项目建设投资已超过5亿元。道境广场、天坛峰提升、索道改造提升、王母洞景区等项目的投资直接带动了劳动者就业。
旅游业带动了服务业发展,提高了济源吸纳就业的能力。寂静的山村开起了农家乐,但怎样才能让游客念念不忘呢?为此,我市组织村民参加农家乐做菜培训,并加大对乡村旅游人才的培训力度,重点针对贫困村村干部、乡村旅游带头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等不同对象开展乡村旅游技能素质培训。
五年间,济源旅游经过摸索,结出合力凝聚、扶贫富民的丰硕果实。济源正沿着全域旅游之路,昂首阔步向前迈进。
《打造全域旅游的“济源样本”——济源市旅游发展五年回眸》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iyuan.yuduxx.com/674311.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