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济源新闻 >

玉川凝翠入丹青——济源市生态文明建设五年回眸

[摘要]夏日雨后的济源,越发凸显出大自然最为养眼的绿色。这种纯粹的、沁人心脾的美,是愚公儿女坚持不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换来的结果。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的五年中,全市上下用一种舍我其谁的担当、只争朝夕的干劲,深入持久地推进绿色发展,一口气拿下了全...

  夏日雨后的济源,越发凸显出大自然最为养眼的绿色。这种纯粹的、沁人心脾的美,是愚公儿女坚持不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换来的结果。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的五年中,全市上下用一种舍我其谁的担当、只争朝夕的干劲,深入持久地推进绿色发展,一口气拿下了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10余项荣誉。尤其是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这个象征生态文明最高奖项殊荣的获得,更是对济源秉持生态发展理念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的最佳褒奖。

传承绿色接力棒 生态济源绽新颜 

  绿色是生态的底色。作为一个工业经济发达、山区和丘陵区占全市总面积80%以上的城市,济源历来重视植绿护绿、美化家园,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传承至今。

且看愚公儿女的执着和努力—— 

  经过几代人的持续绿化造林,全市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荒山荒地已基本绿化完毕,但在近20万亩的山区困难地上造林一直是个难题。

  这些困难地位于太行山南麓与王屋山(中条山脉)交会地带,区内大部分为土石山区和石质山区,山地坡度陡峭,造林难度极大。

  越是困难,越要迎难而上,这就是我们一直传承的愚公移山精神。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在长期探索、反复研究的基础上,我市创新运用石块水泥垒砌“鱼鳞坑”、无机玻璃钢制作“鱼鳞板”、地膜覆盖、客土回填等技术,成功解决了这一造林难题。

  造林多在冬春季节,且山坡陡峭,工人们只能顶着寒风,一趟又一趟地把石块、土、苗木等担上去,再圈坑、填土、栽树、浇水。细心呵护确保了困难地造林成活率达95%,创造了南太行困难地造林的“济源经验”。

  这,代表了济源人对美化家园、打造生态宜居环境的坚持。近五年,我市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构建生态体系、绿化人居环境、繁荣生态文明为目标,以“城区园林化、山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镇村生态化”为重点,以集中造林绿化和全民义务植树为抓手,持续不断绿化荒山、美化家园。

  五年间,济源累计新造林21.0905万亩,义务植树810.3211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44.39%。五年间,济源持续加大支持和投入力度,在市区大手笔增绿扩绿,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1.99%、39.31%、12.27平方米,位居河南省前列。

  城乡皆美景,济源遍绿色。济源基本建成了总量适宜、结构合理,与城市发展规模及生态需求相适应,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功能完善、景观优美的生态网络体系,遍布大地的绿意盎然毫无遮掩地展现着愚公儿女幸福生活的原色。

环保亮出“组合拳” 工业大市在蝶变 

  “愚公移山,敢为人先”是济源的城市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成就了济源人民干任何事都有一种争先争优的气概,在环境保护这条路上同样如此。

  济源是一个重工业比重大、资源能源消耗多的城市,环境保护压力较大,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市政府连续多年发布的政府“一号文件”都聚焦环保,并持续打好一系列的环保“组合拳”。“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跨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五年来,济源高举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的旗帜,落实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强力实施“蓝天”“碧水”“清洁”等工程计划,铁腕治污,生态环境质量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全部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五条目标考核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较好控制在省定指标以内,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

  五年来,省政府下达的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圆满完成,为经济发展腾出了宝贵的环境容量。

  五年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重点企业治理不断强化,设施建设在环境质量改善中的“托底”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五年来,环境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争取国家、省级环保专项资金5亿元,建成投用石河底泥治理、土壤修复试点前期、涉重金属企业环境综合整治等一批工程项目。完成国家、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项目43个,淘汰关闭涉重金属企业34家。

  经济快速发展,山水依旧迷人,我市用坚韧不拔的毅力实现了这一良好态势。

经济生态求共赢 和谐共生新画卷 

  怎样坚持生态与经济的有机调和?怎样通过发展生态产业,推进生态建设,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年来,我市深化生态生产力理念,坚持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生态创建的核心内容,大力推进绿色发展。

  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初步形成以核桃、苹果、石榴、酥梨等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基地23万亩,年产量2.75万吨,产值13亿元;深入开展苗木花卉基地建设,现已建成3.3万亩,栽植各类苗木60余种,不仅美化了周边环境,还改善了城市生态……

  大力推进生态旅游建设,建成蟒河森林生态旅游区、九里沟、王莽沟林场等一批以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为主要内容的森林生态旅游景点,涌现出一大批生态休闲特色村。

  乡村旅游、生态养老、温泉度假、农家乐……各种依托生态而形成的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沉寂多年的东沟醒了,幽静的黄楝树热闹起来了,五里桥、花石等村依托绿色资源,更是不断吸引周边城市的客人慕名而至。

  在此基础上,我市利用生态优势,做大节庆经济文章,梨花节、桃花节、菜花节、红叶节等接踵登场。良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人气,带来了知名度,更带来了经济的腾飞,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投向济源的绿水青山。

  老百姓尝到了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甜头。原本空巢的乡村在回归,原本落后的穷乡僻壤正成为人们热衷向往的胜地。

  这就是生态的力量,这就是生态的魅力。

  老愚公锲而不舍移大山,新愚公持之以恒绘丹青。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行进在幸福路径中的济源仍然任重而道远。


《玉川凝翠入丹青——济源市生态文明建设五年回眸》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iyuan.yuduxx.com/666291.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