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02 16:59 我要投稿
“快来看,咱济源健康路小学的学生上电视了,孩子们演得真不错。”6月18日晚,正在做家务的侯庆丽停下了手中的活儿,加入看电视的行列。一家人时而屏气凝神,张目侧耳;时而掌声响起,捧腹大笑。
原来大家看的是我市健康路小学的学生参加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校园练戏生节目,给全省观众带来一段豫剧《抬花轿》经典片段。这段抬轿的戏,表演、唱词之生动活泼,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不仅彰显了戏曲艺术的风采,更展现了我市戏曲进校园的成果。
戏曲进校园 师生擦出艺术火花
6月16日上午10点多,在太行路学校,初中部音乐老师商东升用生动的语言、惟妙惟肖的肢体动作,为学生讲解豫剧的基本功。每个唱段间隙,他还组织学生参加互动,一起扮演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现场气氛热烈而有序,学生时而聚精会神,时而哄堂大笑。
40分钟一晃而过,课程结束时大家都感觉意犹未尽。“这样的课堂我们非常喜欢,又好玩又能学习戏曲基本知识,提升了我们的戏曲素养。”一名学生说。
如今,戏曲课堂从校园走上了河南电视台《梨园春》的舞台。日前,健康路小学42名学生参加《梨园春》首期校园练戏生节目。那么,“小戏骨”与戏曲艺术家同台会碰撞出什么样的艺术火花?
“我很幸运,被金不换老师挑选成为小轿夫。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从排练到彩排再到正式上台,我的心情从紧张到自信。站在《梨园春》的舞台上,我演着演着就融入了角色之中。”现在想起那场酣畅淋漓的比赛,学生许书齐依然回味无穷。一同前去参加戏曲知识答题的学生陈沛成脸上挂满笑容说:“这次跟戏曲名家学习,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说起豫剧,以前大多数学生只是偶尔在电视上看过一点,有些甚至没有完整看过一场或听过一段,对《三娘教子》等经典剧目唱段更是了解颇少。如今,这样的局面已发生改变,一些学生已经能有模有样地唱上一两段,演绎出浓浓的豫剧韵味。自2016年启动以来,我市戏曲进校园活动已完成全部157所大中院校、中小学首轮演出任务,其中演出整场剧目49场、经典折子戏18场,专家授课47场,播放戏曲电影43场。
各方共发力 推广校园戏曲文化
如何通过戏曲教育,让学生真正懂戏、爱戏?各方都花费了不少心思。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为让学生们能“看懂”戏,市戏剧艺术发展中心也扛起了责任。该中心主任郝国喜介绍,中心对演出内容严格审核把关,从省委宣传部确定的演出清单中精选出一些侧重忠孝、诚信的优秀文艺作品,以演带讲,以讲带学,以学带练,将传递正能量、反映时代精神的剧目送进校园,让学生感受到戏曲甘泉润无声的力量。
学校是戏曲学习的主战场。“我们已经组建戏剧社团,固定专门教师负责教授戏曲,并对教师进行戏曲广播操培训;同时在学生家长中征集戏曲爱好者,让他们以少年宫社团校外辅导员的身份,参与到校园戏曲工作中。”沁园中学副校长吴岩告诉记者,学校还依托原来的德馨园绿色游园,筹建“戏曲文化苑”,营造校园戏曲文化氛围。
不仅市区学校如此,各镇学校戏曲之花开得也别样红。轵城镇实验小学不仅制作戏曲名家海报和脸谱营造氛围,而且挖掘社会资源,邀请优秀民间艺人走进课堂,提升学校戏曲教学水平。“归根到底,戏曲进校园活动最终还要服务社会。”该校校长赵立宽说,学校经常组织学生走进市儿童救助站和市中心敬老院等地,下一步将向各村和其他公益事业延伸,将戏曲的“真善美”种子播撒进更多人的心田。
如何让戏曲在校园里生根发芽,在玉川大地上结出朵朵文化之花?“我市举办骨干教师戏曲知识和戏曲广播操培训班,来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戏曲素养,并利用市文化馆、乡村少年宫等开设课外兴趣班,指导学生学习戏曲;同时积极搭建各类展演平台,让学生展示学习戏曲的成果。”市委宣传部文艺科相关负责人说,我市从强化兴趣引导、创新活动形式入手,念好演、教、学、展“四字诀”,推动戏曲进校园活动面上开花、点上结果、纵深发展。
齐心献良策 让戏曲传承走更远
如今,戏曲这枝传统艺术之花,在我市各个校园竞相开放。“我们越来越喜欢戏曲了,希望能更深入地学习戏曲。”采访中,记者听到不少学生的心声,大家都希望戏曲进校园可以走得更远。
培养戏曲新“粉丝”,如果说看戏是第一步,那么学戏就是第二步。看了戏,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学习戏曲的动力。随着戏曲进校园深入推进,一些教师发现,自己平日里积累的戏曲知识已跟不上学生学戏的需要。
“很多校园戏曲教师都是音乐教师。戏曲和唱歌不一样,讲究唱念做打,要求教师的功夫必须硬。”市教育局体卫艺站副站长毕小丽在全市戏曲进校园示范学校建设推进会上说。她建议更多的教师积极报名参加市文化馆举办的公益戏曲培训班,邀请戏曲教育专家讲师团加大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更多的社会戏曲爱好者参与到戏曲进校园活动中。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一些学校正在结合自身实际,探索编写教材读本,确保教师在授课时讲到位、讲全面、讲准确。还有一些学校正在尝试将戏曲、剪纸、绘画等课程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戏曲文化。一些教师建议,定期举办戏曲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和孩子们互动,校内校外合力引导孩子培养对戏曲的兴趣。
虽然戏曲进校园活动刚起步不久,但是已有不少戏曲苗子崭露头角。健康路小学就有五六个学生专门到戏曲学校深造。健康路小学校长杨香玲从中看到了学生的戏曲成材之路。她说:“学校开展戏曲表演指导,为学生埋下了一颗种子,将来这颗种子可能长成大树。那么,现在怎么对有戏曲表演天赋的好苗子进行重点培养,成为我们思考的重点。”她希望,今后社会各界搭建更多更好的平台,让孩子们登台展示,吸引更多的孩子加入。
下半年我市将举办活动集中展示戏曲进校园演出成果,9月份对教师身段、唱腔进行培训,并在全市学生中普及推广戏曲广播操,10月份还要举行全市校园戏曲比赛……在工作计划上,记者看到多种形式齐上阵,确保戏曲进校园既能墙内开花又能墙外香。
一幅幅名角照片,一个个精彩瞬间,一段段感人记录……校园里随处可见“生旦净末丑”的生动形象,“唱念做打”逐渐成为各个校园的新时尚,戏曲进校园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梨苑雅韵润校园》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iyuan.yuduxx.com/693644.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